图 | CFP
文 | 姜中文(生态学博士,野生动物摄影师)
本文由作者参加九派新闻“九派圆桌”《野猪下山》直播讨论时的发言整理而成,发布前经作者审阅。
控制野猪数量,恢复天敌栖息地比猎杀更有效
在我国大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下,生态环境得到显著改善,野猪天生繁殖力极强,一年可以繁殖一到两次,每次产仔数量在四到十几只不等,种群能够迅速恢复。当然野猪数量激增、进城,还有一种可能是它们的栖息地破碎化,人类活动导致栖息地面积缩减,它们不得不出现在人类的生活区域。这造成了一种局部地区野猪数量激增的错觉。此外,我国对枪支的严格管制也使得野猪在许多地方得以幸存,而它们的天敌,如老虎、豹子、狼等,却在许多地方已经消失不见,野猪可以为所欲为。
野猪下山,的确给当地农业造成了破坏,比如觅食过程中破坏农田,它们直接吃掉庄稼,破坏了灌溉系统和围栏等农田设施,这些增加了耕作成本。
野猪干扰人类生活区域,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警醒。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和部分动物种群的恢复,人兽冲突在所难免。
野猪与其它竞争者相比,适应能力更强,可以吃植物,也可以吃昆虫,在整个生态系统扮演着重要角色。野猪拱地,帮助森林土壤翻动,促进物质能量循环,有助于种子传播。它们还为顶级捕食者提供了食物资源。我们的目标应该是将野猪的数量维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而不是让其完全消失。
如果要控制野猪的数量,一种方法是恢复野猪天敌的栖息地。在北京,一些工作人员希望恢复华北豹的栖息地,这并不是简单地将豹子抓来放归野外,而是通过一系列措施,引入山西等地的华北豹,让它们沿着山脉自然迁徙回到北京。这些动物最初是因为盗猎行为、栖息地破坏而受到迫害,使其从全国各地消失。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生物控制比化学或物理控制更为有效,因为大自然本身就是处于一种动态平衡的状态。
看到野猪不要与它有眼神接触,应立刻离开现场
野猪攻击活人的可能性非常低,微乎其微,它实际上是害怕人类的,见到人会处于特别机警的状态,除非人主动招惹,或是遇到带着幼崽的母猪以及处于发情期的公猪,否则野猪很少会主动攻击人类。如果存在吃人的情况,很可能是吃一个死人——野猪会吃一些腐食。如野外有一具尸体,碰见了有可能会咬两口,并不像老虎狮子,会把人当成一个猎物,不过现在即使是老虎,在野外发现人类的动静也会选择提前远离。
野猪的确比家猪更为强壮,头部更大,还有獠牙,奔跑速度相当快。那些攻击人类的事件,很可能是发情野猪,或是保护幼崽的母猪引发的。它们突然闯入城市,慌了,开始无差别攻击人类。要量化野猪的攻击力是非常困难的。不过,如果野猪用獠牙顶撞人类,伤害性是相当大的,这与发情的羚牛相似。
为防止野猪伤人,可以在一些地区设置生态屏障或者电网,以防止其闯入农户家中。也可以为野猪建造生态廊道,特别是在人类活动频繁的区域,引导野猪自然选择这些通道。
如果真的遇到了野猪,不要试图与其互动,避免直接的眼神接触,平静地离开即可。如果野猪对你紧追不舍,可以尝试让自己显得体型更大,比如张开衣物,让自己看起来更强壮,并向野猪吼叫,以此来威吓它。但除非万不得已,最好的办法还是尽快离开现场。
遇到野猪幼崽时,千万不要上前抱起或触碰它们。虽然野猪幼崽看起来非常可爱,它们的毛色带有黄色和褐色的花纹,让人忍不住想要接近。但是这样做是非常危险的,因为母野猪可能就在附近。
猎杀野猪之前,当地一定要对野猪数量做精准调研
按照国家规定,对于一、二级保护动物,如果你想进行捕猎或者科研活动,必须经过一系列严格的审批流程。对于“三有”动物,如果你想利用或者因为某些原因需要捕猎,同样需要经过审批,只是过程没有一二级保护动物那么复杂。
野猪已在我国的三有保护动物名单中除名,那些不属于“三有”的动物,有明确规定,保护区之外,经过一定手续,是可以进行捕杀的。这次将野猪从“三有”名单中移除,可能是为了今年这种人为控制措施的实施做铺垫,方便人为地去控制野猪的数量。
“三有”动物的定义,是具有重要的生态、科学和社会价值的动物。这个定义也是一些专家根据当前的状况,对动物的生态和社会价值评估后得出的。他们可能认为野猪对生态环境和社会价值有一定的影响,才决定将它从名单中移除。但是,即便如此,野猪仍然属于野生动物,不是说谁都可以随意捕猎,不能因为在野外遇到了它,就认为它是一个对社会有潜在危害的动物,然后随便拿枪或弹弓去猎杀。
我国目前明令禁止食用野生动物,这包括了保护动物、“三有”动物,以及那些不在“三有”名录里的陆生野生动物。据我所知,猎杀的野猪通常会进行无害化处理。即便是将野生动物进行人工繁育后,也只能用于科研等特定用途。
我看到消息说,猎捕野猪是用无人机和猎犬,我认为这是一种相当科学和精准的方法。当然前期的调查工作至关重要。该地区是否存在野猪的天敌,比如豹子、狼等,这一信息非常关键。如果这些天敌存在,那么人为干预就需要非常谨慎,因为不当的干预可能会伤害这些捕食者。
我注意到有当地对野猪种群进行了调查,估计有2000只,计划捕猎300只。但如果猎人连续几天没有发现野猪,可能是因为评估方法或者其它因素导致了偏差,不能仅仅因为看到庄稼有损坏就得出结论。如果野猪数量并没有这么多,比如只有500只,设定捕猎300只的目标是非常冒险的。
既然国内现在开始采取合法狩猎这种方式来调整生态系统的失衡,我相信未来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基于科学数据做一些更详细的规划,应该进行一系列的等级划分。如果它造成了危害,有的情况是不是只需要在农地附近建立一些电网或围栏就可以解决问题了。不需要动用猎人,避免过犹不及,浪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不要投喂野生动物,不要让它觉得可以从人类这里获取食物
人们不要投喂野生动物。这不仅可能导致野生动物攻击人,还可能带来疾病传播等风险。我在社交平台上看到有人投喂旱獭、棕熊、狼等动物的视频,这些视频流量很大,因为人们觉得稀奇,难得见到野生动物与人亲近,觉得很可爱。但这是一个特别不好的现象。
很多人可能只看到可爱,认为生态环境变好了,但实际上有很大的风险,比如旱獭是鼠疫的携带者,内蒙古、东北等地都出现过因旱獭导致的鼠疫泛滥事件。棕熊更不用说了,它们是西藏或青海旅游时特别危险的动物,我们在野外工作时最怕遇到的就是熊。
我还记得前段时间在青海也有人在公路旁投喂狼,大家说这只狼经过投喂后变胖了,但这样它会认为可以从人类这里获得食物,有时候甚至不会区分人和食物,下一步很有可能就是攻击人。
我们需要进行公众教育宣传,让大家了解如何正确与动物相处,而不是只以萌为主。上海近几年出现了貉,一些研究人员发现,最初群众不接受这些动物,也不知道如何与它们相处。但经过科普教育宣传,人们知道应该如何相处,不应该投喂它们,也不要过激地对待它们,彼此留一点空间和距离,这是最好的相处方式。